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
方案背景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交通、购物、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以及地面土地资源供应紧张,为了缓解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由地上转入地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入新一轮的高峰期。
然而,由于地下空间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隐患类型多样且具有隐蔽性,逃生和救援困难,责任主体不明确,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因此,公共地下空间的安全管理具有较大的风险和复杂性,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公司凭借长期在安全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成功开发并实施应用了大型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致力于改善城市公共地下空间的监管现状,在监管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上为城市公共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方案概述
本系统主要针对地下广场、建构筑物和人流状况以及安全管理状况,在充分掌握地下空间的安全设施及所拥有的安全系统、地下空间的基本安全现状、了解安全需求情况,收集和整理现有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及应急指挥体系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开发。该系统建立于高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上,借助RFID、模式识别、无线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实时感知安全状况,以云存储为核心,构建安全大数据,以云计算为基础,提供丰富的工程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和分析决策智能化应用,发布和披露安全管理信息,服务于安全管理人员和社会大众。
系统特色
大型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充分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需求,形成了以透彻感知、深交互关联、信息智能处理和可视化为特点的先进系统。

 透彻感知
我们关注每一个细节。系统全方位集成地下空间原有的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和其它各类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借助云存储提供的强大平台对大量安全数据有效整合,敏锐感知安全的细微变化,透彻洞察安全状况
 深度互联
我们关注数据的价值。关联的数据产生的价值较孤立数据以几何级数增长。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的深度互联模型,对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从而,预测更准确,决策更科学,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 信息智能处理
我们关注系统的运行效率。借助自主研发的信息智能处理的模型和核心算法,系统能够智能辨识危险源,对安全隐患进行智能预警,应急预案可以自动触发并按预定程序自动执行。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模式贯穿系统
 可视化
我们关注用户体验和认知效率。系统采用基于大量认知实验结果而研发的可视化模型,引导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最有价值的信息,由此,遗漏安全隐患和错失安全管控时机的风险得以有效降低
功能结构
大型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模块:安全办公、安全报告、安全监测、应急管理、隐患排查、设备管理和专家工具等。

安全办公:提供公告通知、工作流转、日程安排和信息交流等日常安全协同办公平台
安全报告:提供各类安全报告,报告的生成周期、内容和样式均可以灵活定制
安全监测: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各类监测数据,并监测数据的变化,实时智能预警
应急管理:以应急预案为核心,提供预案管理、协同演练和预案智能启动功能
隐患排查: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确保隐患无遗漏,解决不拖延
设备管理:支持对设备的在线监测,并提供报修、保养和维修管理功能,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专家工具:借助专家知识与智能评价模型,对安全状况和风险做出智能评估
应用效果
2008年6月,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在中关村正式启动,中关村地下空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商务区,由北科建集团潜心打造,规划建筑面积中地下空间为50万平方米,于2000年6月启动一级开发工程, 2005年底建设完成。该空间首次在北京城区开发中采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式,将水、电、气、电信、热等多种管道铺设在一条共同沟里,成为土地综合开发和集约利用的典范;该空间拥有国内首创的1.9公里地下交通环廊体系,机动车可以直接通过环廊通向各地块地下车库、公共停车场和地面出口。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系统自上线以来为中关村的良好运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系统全面整合和集成了原有的消防中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控制系统、排水控制系统等多个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透彻感知。
系统7×24小时运行,中控室值班人员通过该系统实时监控中关村购物中心商业区、交通环廊和能源管廊三层地下区域的安全状况。
北科建集团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应急预案的自动触发和预案过程的智能调控,借助系统,安全隐患信息与应急预案、应急保障资源深度交互关联。
借助系统提供的应急预案协同演练功能,北科建定期组织跨部门协同应急演练,系统提供的模拟演练环境有效提升了演练效果。